国学中为人处世

人码图每日一贴978

国学精髓一:老子的处世之道

老子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所以老子的处世之道,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守弱”,处世需要“柔”。老子为阐述这个观点,特意举过舌头柔软却长存,牙齿坚硬却早落的例子,不能和别人硬碰硬,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


国学精髓二:孔子的为人之道

孔子教人要善良,做人需要自律、慎微,这样才能不移节变志;注重礼节的孔子,也强调做人应该守本分,不要产生不该有的妄念,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时孔子认为,做人要自重,不能自轻自贱,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国学精髓三:庄子养生之道

庄子认为,我们的居住的环境再优渥,也不如我们有一颗富足的心,因为一个人就算再有权势,他的心思狭隘,也终究会活得狭隘。所以养生最该养的是“心”,这不是一些保健药就能解决问题的事,它需要人有敬畏之心,能坚守住道德底线,有乐观之心,能道法自然,发现生活的乐趣,而不是无休止去追求欲望。


国学精髓四:鬼谷子的权谋之道

社会就是一个权力系统,往小了说一个班级,一个部门都是一个个小型的权力系统,所以自然离不开权谋争夺。作为“谋圣”的鬼谷子就说道,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其实没有那么多对错,即“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和“成王败寇”是一个意思,可见鬼谷子对权谋争夺看得很是透彻。所以在权力争夺上,需要注重的就是结果,不要去幻想“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样的安慰失败者的话。


国学精髓五:易经的天地之道

《易经》的精髓在于变换,人需要在这变换中,寻求正确的规律,以使自己顺势而为,这样才能达到“易”的境界。《易经》的第一卦和第二卦,便是乾坤,即天地,而《易经》就是揭示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规律的书,它要求人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以《易经》的天地之道,其实在于人心。

子曰平时看《易经》看得比较多,所以有时会认为它是一本方法论,有时又觉得它是一本古典哲学,每次看都有新的体悟,不得不感慨《易经》的玄妙



相关文章

《名贤集》 名言

《名贤集》 名言

日行一善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2、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

孔子的处世之道

孔子的处世之道

后世称孔子为圣人,不过在我看来,孔子首先是个凡人。学生上课不专心,打瞌睡,他会发怒:“朽木不可雕也!”面对学生的离世,他也会痛哭流涕:“天丧予,天丧予!”听到好听的歌声,他也会手舞足蹈,要求人家,“再...

仓央嘉措--《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

人生的路曲折起伏,站在高处的时候谁都是骄傲的,可一旦跌入低谷,生活就会进入另一种孤独。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轻而易举就能拥有的,手可摘星辰只是美好的愿望,甚至可以归为幻想,现实情况是登高的过程中必要经历...

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责任感。诚然,在近世100多年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儒学、儒家,乃...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

气场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很重要,一个人是否有强大的气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被别人尊重。气场一方面是指一个人在人群中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则是别人对自身的信服力。气场强大的人即便不说话,单是站在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