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人码图每日一贴925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责任感。


诚然,在近世100多年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儒学、儒家,乃至儒士都被激进的批判者斥作守旧、陈腐的代名词。


而随着新思维逻辑的普及,“肉食者鄙”的观念被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士大夫自身的优点和价值也被贬损殆尽。


而曾国藩恰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


曾国藩对很多人来说,有很大的魅力,百年来中国历史上众多风云人物都对他顶礼膜拜。


他被后世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报深厚,甚至时至今日,曾氏家族依然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毛泽东曾评价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而蒋介石,更是一生都在推崇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他的枕头旁永远只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则是《曾国藩家书》。


俗话说“为人须看曾国藩”。


曾国藩的这种处世哲学,包含了对人性固有弱点的认知和接纳,又有着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转圜,能触发人多方面的思考。





守好心,管住嘴


让交往之人觉得放心、舒服,才是最聪明的做人之道。让人放心,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这意味着这个人厚道,靠谱。


曾国藩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为人处世,不可随心任性;说话更要出言谨慎,不可任意妄言。


曾国藩做京官时,因经常批评朝廷那些官官相护的官员,进而得罪了众多大臣和地方官绅,因此处处受打压。


咸丰刚刚登基时,他更是直言不讳的地在朝堂上批评皇帝:“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刚愎自用,出尔反尔。”


咸丰帝听后怒不可遏,非要降罪于曾国藩。后来还是季芝昌等大学士求情,曾国藩才躲过一劫。


曾国藩在家反省了两年,研读了老庄后,明白了自己处处碰壁的原因:不懂得慎言。


再次出山后,曾国藩处事风格大变,对待别的官员,说话委婉温和,不再疾言厉色。


史上因乱说话惹来祸端的,不胜枚举,更有杨修等人,为此而丢掉性命。


能够管住嘴,其实是一种高级的处世法则。


心存善念,嘴上则能留德。


话出口前,会顾及他人感受;而任言是非,信口雌黄,终会伤人又伤己。


能够守好心,管住嘴,福虽不至,祸已远离。


子贡问曰:君子已有恶乎?


君子也有憎恶的人和事吗?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


是有所憎恶的,憎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


智者,必定不为哗众取宠,也不趁口舌之快,去揭人短处。


为自己留口德,为他人留面子。


俗话说,“立身以不妄语为本”,“祸从口出”。


立身最大的挑战就是骄傲和自大,说出一些言过其实的话,为了夸耀自己的能力而吹牛。


这样做首先会给自己招来灾祸,再有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谁还会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呢?


所以,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宽待人,不抱怨


《荀子·荣辱》有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智”。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抱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无法摆脱困窘,抱怨上天的人必定无法立志进取。


经常抱怨的人,身上都会充满着负面消极的因素,使人不愿与之相处,


反而一个不抱怨的人,才会显得很有修养,周身充满着正能量。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比较顺遂,功成名就,但他的弟弟,情况就不那么好。


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很高,曾国藩一直期许他能够凭借文章考取功名,做一番事业。


曾国华也很自信,但在科举考场上,却屡屡失利。


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曾经志向高远的翩翩少年,却在科举之路上屡屡碰壁,他的心态一落千丈,整日喋喋不休地抱怨。


曾国华抱怨考官没有眼光,看不懂自己的文章;他甚至抱怨自己的妻子,没有管好自己,导致自己没有尽全力读书。但始终没找自己身上的原因。


曾国藩得知后,在写给曾国华的家书中,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曾国藩毫不留情地说:“你考不上,完全是因为你没有努力、自暴自弃,怪得了谁?你有什么资格抱怨!”


曾国藩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


牢骚太重的人,今后的路一定不好走,因为他不会反思自己,不会改进和提升。

失败在所难免。而他的抱怨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让人敬而远之。

《论语·宪问》记载孔子感叹:“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若丧家之犬,但他始终没有抱怨过。

不怨天,不由人,而知修身立德,完善自我。


成熟的人,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够了。


没有一种努力会白白浪费,一切自有安排。

要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即便没有成功,也必然会有另外的收获。


自己不努力,事情失败了,还要处处抱怨别人,抱怨事情本身,这种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也是最没有希望的。





越努力,越幸运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曾国藩资质平平,七次参考才中了秀才;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


但他却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从一介平民到晚清重臣,从书生治军到洋务运动,从湘军的创立到名震八方,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也成就了很多事情。


曾国藩入仕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誉为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曾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乐府有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岳飞亦有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曾国藩从小读书非常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觉;三十岁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自省;用三年的时间戒烟,用三十年的时间戒掉了其他毛病。


翰林学士之后,曾国藩依然用每天必做的“十二门功课”严格要求自己。


六十二岁写的反省日记,其口吻还和三十岁一样。

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的是韧。



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


曾国藩说“: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实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也可以成为超人。


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生命的充实感是一种伴随着阵痛的快感。


不断地突破舒适圈,才能获得成长,才能尽享生命的质感。


一个人想要拥有和美的人生,聪明的处世之道必不可少。


守好心,管住嘴,切勿贪口舌之快惹人猜忌;


宽待人,不抱怨,心宽似海方能享受畅快人生;


越努力,越幸运,努力终将汇聚成未来的满堂喝彩。


学好聪明人的处世之道,定能将这一生活得灿烂如花。



相关文章

四大AMC

四大AMC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1、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央金融企业,2012年9月25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公司注册资本258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控...

仓央嘉措--《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阿里云盘合集影视资源

阿里云盘合集影视资源

阿里云盘合集影视资源【国产电视剧合集】https://www.aliyundrive.com/s/dPvhinsxZt3《电影频道电影合集3300部》 16.33TBhttps://www.aliyu...

《天道》语录

《天道》语录

“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

气场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很重要,一个人是否有强大的气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被别人尊重。气场一方面是指一个人在人群中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则是别人对自身的信服力。气场强大的人即便不说话,单是站在那...

管理是一种实践

管理是一种实践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